(资料图)
释放高级智库“脑动力” 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杭州日报讯 昨天,45名来自遗产保护、文化、水利、旅游等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代表齐聚拱墅区小河公园,加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端智库(以下简称智库)。今后,他们将开展专项研究,为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献策。
大运河之于拱墅,意义非凡。从坝子桥到拱宸桥,从北新关到富义仓,从桥西直街到大兜路历史街区,从南粮北输的漕运通道到源远流长的世界遗产,辖区88条共计180多公里河道纵横交错,形成运河水系,滋养着土地、勾勒出繁华。
秉承着大运河是“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拱墅区不断深化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立足“运河明珠”的城市定位,近年来围绕大运河构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东部新天地街区充满潮流,南部武林商圈自古繁华,运河大剧院、运河体育公园让西部成了文体高地,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在建)和杭钢遗址公园彰显了北部的人文底蕴。
早在今年3月,拱墅区下了一步先手棋,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管理办公室,旨在全面阐释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书写大运河与城市共生的拱墅实践样本,努力使大运河拱墅段成为千里大运河文化带的“八达岭”。眼下成立的智库则更进一步,借助外脑和资源群策群力,探索持续扮靓“运河明珠”的多条路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运河故事。
“我们要借助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的智库资源,多层次、全方位、不间断地深化对大运河文化内涵的认知,强力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持续走实走深。”大运河文化带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智库成员之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宋力锋认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属于大型线性文化系列遗产,不同地域节点呈现出不一样的产业特色。“拱墅区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得很好,是在工业遗存的老底子上生长出新的文旅文化。”他说,运河文化融入了城市发展变迁中,曾经的老工业基地眼下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地。同为智库成员的邓清是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荣誉秘书长,他感觉每年来拱墅都有新感受,“‘运河明珠’建设得太美了,希望拱墅区能成为全球近4000个运河城市中独具特色的运河城市样本。”
据悉,在明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拱墅区将与浙大城市学院共同举办第一届大运河国际文化论坛,届时发布全球大运河文化发展动态报告,并制订运河沿线评审标准等系列项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