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夏秋季节,瓜果飘香。7月30日,黄金梨成熟采摘季节即将来临,走进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的万亩黄金梨生产基地,但见带套的梨果压满枝头,剥开“外衣”,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今年的黄金梨长得特别好,再过十几天,梨就完全成熟了,大的能有一斤多,又是一个丰收年啊”,前荒村村主任曾宪伟喜滋滋地说。
博望黄金梨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十批农村特色果品,博望镇被评为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镇。近两年,该镇以郑海鸥、毛保旭、曾宪伟等种梨大户为引领,以科技注入为手段,以扩建冷藏保鲜设施为保障,以黄金梨深加工为链条,广开电商销售渠道,有效加速了产业化进程,“国家号”黄金梨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
2002年,该镇率先从国家农科院引进黄金梨种植,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种植面积由500亩迅速扩展到万亩,梨园子遍布全镇38个行政村。根据产业初具规模、产量不断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的新情况,该镇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由政府主导的黄金梨产业协会,把大大小小的协会统领起来,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新格局。
科技注入是该镇黄金梨产业提质增效的关健环节。从2020开始,通过多方协调,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林果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单位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定期派专家实地指导、办班培训农民,每年培训技术型农民300多人次,培养出小有名气的“梨专家”、“梨博士”、农民经理人、“电商达人”等近百人。国家梨产业体系郑州试验站、河南农大、南阳师范学院等六家科研单位还在前荒、东风、汪庄等村建立了示范试验基地,有20多项种梨新技术率先试范和推广。其中,最新引进的梨园搭架新技术使亩均产量提高30%,效益增长因素中,科技贡献份额达17%左右。
为加速产业化进程,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博望镇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新建大型冷库4个,中小型冷库600多个,改变了梨果现摘现卖的历史。在此基础上,镇党委书记许玉龙积极与河南中医药大学“攀亲”结缘,在生产的梨产品中科学融入中药成份,研究出独特配方,并建成全市第一个梨酒、梨膏、梨糖、梨饮料系列化生产线,不但可有效解决残次梨果的销路问题,而且改变了卖“原子号”产品、増产不增收的问题。同时,还可就地消化剩余劳力5000人以上。
依托三国古战场、张骞封侯地、革命老区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第四张旅游“名片”,是博望镇借助黄金梨产业拓展全域化旅游的新路子。通过统一规划,引进资金,在前荒、东风等黄金梨示范园区新修观光路37公里,开发小坑塘25个,兴建休闲亭、农家乐、小菜馆、小饭馆等30余家,安装路灯300多盏,为农游采摘创造了良好条件。形成了春赏花、夏游园、秋采摘、冬观景的全域化旅游格局。
“下一步,博望镇将在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名片,拓展销售市场下苦功夫,努力把黄金梨产业做大做强,在引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上当好先遣军、领头羊”。博望镇党委书记许玉龙说出话来掷地有声。(李善喜 董加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