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人民服务 不负青春不负村

来源:东方资讯 | 2023-08-09 03:00:37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心为人民服务 不负青春不负村

——记百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毛鹏

□本报记者 陈丽虹

7月的岳彭村,郁郁葱葱。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稻田,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塘镇岳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毛鹏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村里有目前全市最大、设施最全的智能高效育秧基地,解决了西塘全镇2000多亩早稻的集中育秧,确保了基本农田不抛荒,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了本村务工农民增收增产,助力乡村振兴。

毛鹏是一名“90后”,作为经开区最年轻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能够积极忠诚履职,勇于开拓创新,带领村民逐步走向富裕。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有力的党组织。岳彭村党总支有党员58名,下设岳彭支部与茨木支部,村“两委”及“三员一警”共9人。为改善村里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偏旧、能力偏弱的现象,毛鹏积极创新推行村“两委”成员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人员交叉任职,按照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工作模式,实现“能人+新人”的完美结合。在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14年因地域环境、经济状况等原因,岳彭村被评为“省级贫困村”,原岳彭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近年来,毛鹏带领全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是利用岳彭村的14亩废旧砖厂,投资230余万元,新建设施最全、标准最高的智能高效育秧基地,是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的重点产业项目之一,既提高了水稻抗风险能力和产量,确保了粮食安全,又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2万元。二是岳彭生态农业合作社是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点扶贫产业基地,优质果苗的种植、闲置鱼塘的利用,构建成一条自产自销、休闲娱乐的生产链,带动经济,促进发展。已选址于茨木茶厂建设2000平方米的散养家禽基地,可存栏5000羽左右的鸡、鸭、鹅等家禽,提供务工岗位,实现人均分红政策。村委会与岳彭生态农业合作社股份制合作,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左右。三是在茨木片建立65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四是村茶厂、林场、老村部出租以及村委会入股游港河水稻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可增加收入2万元。目前岳彭村集体收入约28万余元,彻底摘掉了岳彭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空壳村”的帽子,实现从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跨越。

岳彭村就像一滴水,折射着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乡村振兴的梦想。“肩负着村民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毛鹏说,乡村给予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年轻人应该真正沉下心,为村民谋福利。

近年来,毛鹏通过争资引项和自筹资金共1500万元,给岳彭村安装太阳能路灯360盏;实施高低压线路整改,新增变压器4台,确保用电高峰期电压稳定和用电安全;新修道路3.5公里,主干道“白改黑”提质改造6公里;绿化主干道5.5公里;整修山塘水库12座;新建抽水机埠2座;小二型水库处险加固1座,疏浚水渠3000多米;高标准改造农田1600余亩;新建集中污水处理中心2处;改造厕所240户;新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处;建设美丽屋场1个,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居住、种植、娱乐等条件,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年轻党员,就该有一股闯劲。”新鲜的治村理念和开阔的发展思路,是村民们对毛鹏最大的期待。毛鹏带头敢想、敢试、敢干,最终让村民明白了发展产业是富村的第一要务,脚踏实地、因地制宜,让村民放弃“等靠要”思想,树立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理念,主动谋发展。穷则思变,毛鹏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村经济发展思路,依托村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发展产业经济,力争一年有新发展,三年有新规划,五年有新突破。他努力推动着岳彭村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时刻保持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关键词: